抱团养老三年就散伙是真的吗
抱团养老其实是近些年来挺流行的一种养老方式了,不少的老人在晚年若是一个人生活孤单,缺少快乐的时候就会选择跟他人一块生活的方式来提高生活的乐趣,平日里可以互相聊天,陪伴,万一有个突发状况也可以互相帮助,可以说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扶持的养老方式。
一、抱团养老三年终散伙,理由很现实
1、独居两年倍感孤独,和邻居一拍即合蔡大妈(化名)70岁,老伴去世多年,女儿也远嫁外地,一年回来不了两次。她自身有养老金、有房产,生活上还算自在,但没人陪伴对于老人来说是最大的问题。后来,她听说了抱团养老的方式,找了一起生活的小伙伴,一下子就找到了和邻居一样的生活,伙伴中有的办公室的元老,有退休不久的银行职员等,他们一拍即合,欢乐地生活了两年。
2、缺少有效沟通导致矛盾升级我和小陈两人是大学同学,我们关系一直很好,一起完成了抱团养老的构想,租了一套三居室住。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心情都特别好,每天互相照应,有问题都及时协商解决。可是,时间久了,我们发现彼此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差异越来越大,例如,我喜欢早起早睡,爱整洁,而大我家则恰恰相反。慢慢地,我们开始为家里的琐事产生分歧,演变成了无形的矛盾。由于双方都不愿意放低姿态,所以一点小事就会引起冲突,最后矛盾越积越深。
3、攀比心成最大障碍抱团养老其实就是为了在晚年能够开心、舒适地享受生活,但现实中,一些人会因为攀比心理而对抱团伙伴产生嫉妒和不满。例如,有的老人生活条件较为优越,购买了最新的手机、电视等,而其他人却无法达到同样的物质生活水平,这就导致了社群中的不平等感。这种情况下,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二、抱团养老不到三个月就散伙,怨气难消
1、矛盾的解读导致争吵不断抱团养老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互相适应的时间和过程是不可避免的。在刚开始住在一起的时候,大家都充满了期待,对新环境也比较新鲜。随着时间推移,各自生活习惯的差异逐渐暴露,小到餐厅中的用餐时间、大到生活习惯上的安排,都会引发矛盾和争吵。
2、交往不深造成疏离感搭伙的方式,人员变动特别大,最终在今年6月,就彻底不弄了。不过,我们两三个核心的人还是挺怀念那种方式,但一想起那些为钱发生的争执,又觉得很别扭。逐渐地,大家的交往时间减少,交流的问题也变少了。这份疏离感,在抱团养老的生活中越来越明显。
3、各自的怨气导致联系断绝我们在一起生活了三年,虽然说过相伴终老,但真正走到却没有实现。在散伙这件事上,大我家耿耿怀念,我们之间的认识也凉了很多,更别提再聚了。所以,三个人的抱团养老生活不到一年就解散了,因为有各自的怨气,所以三个人回城以后也都互相不联系,哪怕另外两个阿姨牵头,五个人也没办法再聚一起。
三、通过散伙的教训看抱团养老的不足
1、了解彼此是基础就算是最亲的儿子和母亲也会有矛盾,更何况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朋友。他们不会因为彼此而选择迁就对方,时间长了缺点也会出现。所以老人在选择养老方式之前,应该多了解彼此,不要因为抱团养老的美好而盲目选择。
2、沟通和谐是关键沟通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方式,是解决矛盾和冲突的关键。抱团养老的人员之间要有良好的沟通,有问题及时交流,不要让积怨变成不可调和的矛盾。
3、定期评估和调整抱团养老是一个特殊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要为之负责。在抱团养老的过程中,定期评估和调整是必要的。例如,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组织一次集体活动,增加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抱团养老是一种很美好的养老方式,但实际情况往往和我们的想象不一样。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抱团养老三年就散伙是真的存在的。选择抱团养老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孤独和生活琐事,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沟通和互相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享受抱团养老带来的快乐和幸福。